南獅亦稱為醒獅,舞獅者,於各動作中引發出國術之不同功架,表現獅之威猛,配以雄壯鼓聲,令人振奮,故又稱為醒獅,民間認為具有僻邪驅魔之功效。其舞動範圍廣闊,跳躍靈活,配合各種腰馬步法,形態生動,更能表達喜、怒、哀、樂、動、靜、驚之神態。
舞獅演出時為加強其娛樂性及趣味性,多以梅花樁陣為場地。採青分地青及高青兩種,地青以長凳、木盆、器皿及其它設備置於地面為樁陣,舞獅者以其象形寓意逐一破解而終得獵物來完成採青過程。高青則架於高空或於梅花樁上,舞獅者配以長杆、檯、凳,或疊以人群而採摘之,適合一般喜慶活動中作為助慶表演節目。
第一隻要介紹的是一隻被編者戲稱“嫁女獅”之舊款彿山獅,這個獅頭在紮作中,加入了大量代表吉祥寓意的瑞獸裝飾;分別在腮的兩旁加上鳳凰,在眉骨上沿裝上兩條幼龍,而耳朵和後腦則用蝙蝠代替,而頭上的角亦改為螭吻(一種傳說是由龍所生的孩子,因好張望,故此造像多放在廟宇屋頂之上以作守護獸)。 |
|
|
這獅頭之外形是按照正統彿山款式紮作,並加上紮作師傅的巧手圖案繪製,所以在編者眼中,這個獅頭堪稱藝術品中之極品。這彿裝獅頭,無論正面、側面及後面,都是近乎均稱渾圓的比例,使這獅頭在外觀上,散發著莊嚴及不怒而威的皇者之風。 |
|
|
跟著要介紹的是另一個同門送來給我館的獅頭,這獅頭是由傳統佛山獅改良過來的,特點在於這獅頭的闊度比一般為寬,而雙耳亦特別闊大,連頭上的角亦較一般粗大。 |
|
這獅差不多是全火紅圖案,而且更曾借出作廣告拍攝之用,可說是“明星”獅頭。 |
|
看過兩個改款佛裝獅頭後,接著介紹一只由陸智夫國術總會珍藏的正宗鶴山獅,所謂鶴裝與佛裝之區分,在外形上是很易分辨;鶴裝-面頰較佛山款為窄,由頂到下顎之高度則比佛裝獅高,側面看去其長度亦較佛山款長,而最明顯之分別則在其上唇了;佛山獅上唇正中像彎月般向上蹺起,而鶴山獅的嘴唇則平直兼向前伸,側面看去形似鴨嘴,故又有人稱謂“鴨咀獅”。 |
|
|
鶴山獅因外形修長而高窄,與佛山獅之渾圓方正恰成正比,而且嘴部拉直,故無佛裝獅之兇猛霸度之勢,卻增加了祥和之感和幾分傻氣。 |
|
|
這隻依傳統佛山獅的規劃而紮作,外觀無甚特別的獅頭,正是紮作師傅顯示實力的舞台,因依足規劃尺度是最大的挑戰,諸位亦不妨細心欣賞一下這平實而不華之傑作吧! |
|
接著的是一隻改款佛裝獅,這獅頭除了頭形稍寬,和雙耳比正常的略大和上蹺外,在外觀上和一般佛裝沒大分別,但這獅頭的圖案及顏色卻是其特色所在,因它是參照俗稱“關公面”的紅面黑毛,再混入了“劉傋獅”的花巧圖案,故也可當成是這獅頭之一大特色。 |
最後一隻要介紹的獅頭,亦是一隻改款佛裝獅,這隻獅的特色若筆者不立刻指出,諸位又能否找到呢?其實這獅頭的最大特色在於它頭上的角,大家有否留意到,這隻獅的角之高度,與頭形大小的比例略高,及其向前彎之角度亦較誇張,而且還加上了鋸齒飾物。 |
|
獅藝表演除了出現一般喜慶節會場合外,其實還會有一種場合中,有獅藝之影縱;就是在殯儀靈堂上,為身故仙遊,而德高望重地位崇高的長輩,守在靈堂前的「白獅」了。
(擊點細圖可看大圖) |
|
「白獅」名稱之由來,因其只會出現於喪禮殯儀中,而中國人稱喪禮殯儀為「白事」,故此得名;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獅藝與一般常見之演出,絕對不一樣,其中單以色彩而言,白獅的顏色是以素白配襯小許灰、黑、藍、白、綠等單調的顏色,而且顏色組合亦甚少超過三種,還有是白獅在靈堂上的步伐、節奏和動作,與見慣的獅藝演出不同,一向節奏澎湃之鼓樂,在靈堂上也會改為單調沉重;「白獅」在移動時跟一般舞獅之跳脫、靈活剛健大相逕庭,白獅之動作是緩慢、沉重,而負責表演之二人,很多時都會以膝代足,半跪著前行,獅頭上一向精靈的雙眼,大部份時間亦會半闔上,像似睡非睡;又因中國人在喪禮殯儀上花費之時間頗長,故此「白獅」很多時會坐於靈堂之祭壇前,似要守護住已仙遊了的故人般,或伏坐於禮堂入門處之禮賓桌旁,像要代主人家招呼前來之賓客。
還有的是在殯儀中使用之所有道具,包括鑼鼓樂器、獅頭、館友穿的製服等,全都會在殯儀後燒毀,故此外間一般人,只可在電影電視中,才偶爾得見「白獅」之貌。
下列展出的圖片,是適逢我白鶴派的國術顧問-「何寶光師傅」之仙遊,於是才得以拍下這些珍貴圖片,謹向何寶光師傅之門人及其家人致敬。 |
|
|
|
|
|
|